【四方物流商】孩子鬧脾氣時 大人首先要做的是這個" src="//nq.az6680.com/data/attachment/portal/201911/20/1407162ih4ad58l8au82m8.jpg"> 作者和兩個兒子 今天分享的心得,換句話説就是“突發情況下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並正確引導孩子”。 作為兩個娃的媽媽,我發現常會在情急之下剋制不住自己的情緒,簡單來説就是“易怒”——比如哥哥和弟弟搶東西忽然推了他,又或者弟弟明知故犯把水灑得到處都是。無論他們是有心還是無意挑釁,當下的我都變得很暴躁,人非聖賢孰能無過,當時實在沒辦法冷靜思考...... 總之做了媽媽以後,經常會因為突發事件而本能大吼來制止孩子的行為或哭鬧。我自知不對,可有時感覺真的是反應力趕不上情緒的爆發。 但其實,我們大吼或者訓斥孩子,其實就是為了傳達自己當下的觀點和目的,從而改變孩子那瞬間的特定行為。比如“不要去玩筷子,會戳到!”“不要碰那個剪刀,會扎到!”或是“有人在你後面不要忽然大力關門,會夾到!” 但僅僅是大聲的吆喝制止,在孩子眼中可能僅僅是“媽媽在發脾氣”,並不會理解自己為什麼不能這樣做、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。要真正達到改善的目的,我覺得關鍵是要把這種溝通做到是“雙方”都瞭解。所以仔細一想,大人發火和怒吼根本只有威懾的作用,對於事情的本質沒有任何改變,下一次你不在旁邊沒看到的時候,孩子還是該幹嘛幹嘛。 最近我一直在嘗試這方面不同的情緒處理方法——當然前提都是要先壓制自己的怒火或激動情緒——理論就不多説了,分享一些我自己的實例和總結,屬於實戰類心得,或許這樣的處理方法,對你也會有啓發。 【四方物流商】 在我看來,每次的突發情況或者調皮搗蛋事件,大人都應該學會先深呼吸,以平靜的口吻告誡孩子“這樣做是不可以的”,再在説的同時上前制止,並給出一個假設/預測,告訴他們做了這件事的後果會是什麼,從而改變他們在這件事上的行為。 遇到灑水丟杯子這類情況,也可以通過引開注意力説“快看,窗户外面是不是有老鷹飛過”之類的話,從而給自己爭取一些制止他們的時間,拿走物件後,再把事情緣由分析給他們聽。我現在經常也會事後問他們“你為什麼要這樣做”,從而瞭解他們的出發點。哥哥通常還能給出個像樣的答案,2歲的弟弟每次都是説半天“因為、因為”然後隨便嗚哩哇啦説點啥。但是讓他們學會思考和闡述總是好事。 當然,如果孩子是做了很危險的事情,或者犯了很大的錯誤,這另當別論。我相信媽媽們根本沒有時間去想一套説辭,直接訓斥指出應該是最直截了當的方式,事後再溝通緣由對錯。 共勉~ 本文內容由新浪微博博主“Nelson男神總司令”授權四方物流商刊登,未經許可,嚴禁轉載。 |